幼稚園面試/升K1面試對不少家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任務,因為家長們不但要教導或訓練孩子如何應付面試,還要了解面試種種方面的資料,作好準備。
本文整合了全面的幼稚園面試資訊,例如面試考核模式、收生準則、常見面試問題和遊戲種類、衣著貼士、家長錦囊等,希望為幫助家長們更有效地準備幼稚園面試/升K1面試,提升孩子和家長在面試時的信心,從而提高獲取心儀幼稚園取錄的機會。
根據教育局規定,入讀幼稚園(K1)的小朋友必須為兩歲八個月或以上。一般幼稚園會在8月至10月期間接受下一個學年的K1入學申請,並在緊接的10月至12月期間進行面試,因此面試的時候,小朋友大概兩歲多。
例如:2025/26學年的K1入學申請(接受2022年12月31日或之前出生的小朋友申請),大多幼稚園會在2024年8月至10月期間接受報名,面試多會安排在2024年10月至12月期間進行。
不同的幼稚園有不同的辦學宗旨及課程理念,對收生要求都有所不同,但大部份幼稚園的收生要求,主要都是小朋友面試表現,以及家長是否認同辦學團體的教學理念。
由於小朋友在K1面試時只有兩歲左右,因此考核小朋友方面一般會考核的方向離不開七大範疇: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反應能力、自理能力、專注能力、小肌肉/手眼協調發展及品性方面。
語言能力: 老師向小朋友提問過程中,了解他們理解問題及表達的能力,如果小朋友答非所問、無反應、詞不達意都有機會會被扣分。
接收及執行指令的能力:老師透過遊戲或互動去發出指令,看看小朋友能否明白老師的指令並作出恰當的反應。
認知能力:老師考核小朋友對英文字母、數字、顏色、形狀、水果、生活用品、動物、交通工具、日常情境等的認識,以評估其認知程度,以及了解小朋友是否有豐富的生活體驗。
自理能力:老師向家長提問小朋友的自理狀況,例如「小朋友戒左片未?」、「預計小朋友幾時可以戒到片?」。又或在利用玩具考核小朋友後,觀察小朋友有沒有把玩具收拾好。
專注能力:老師會在面試過程中觀察小朋友是否能夠坐定及/或眼望著老師,專心聽老師講話。
大小肌肉/手眼協調的發展:老師會透過遊戲如穿珠仔或疊積木,觀察小朋友的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發展情況。
社交能力及品性方面:老師可能會在整個面試過程觀察小朋友的行為舉止是否有禮貌、小朋友與家長相處時的態度是否有教養或懂得尊重父母、與老師或其他面試的小朋友互動時(小組活動面試時)能否遵守規矩,以及情緒控制等。
* 建議策略:家長日常需要多與孩子溝通、多閱讀、多說故事、多一些有助小肌肉發展的玩具,並多作品德教育。
一般幼稚園的面試形式分為4大類:錄像面試、親子面見、小組活動面試,以及單獨面見。
學校在收到入學申請後,會以通告(部份會以短訊方式)通知家長拍攝一段短片(2至8分鐘不等),拍攝內容通常會是自我介紹及親子不同的互動,例如遊戲、遊歷、講故事等。老師會從影片中觀察小朋友的認知、與家長的互動與關係、說話能力及大小肌肉發展等。
錄像面試在疫情期間是大多幼稚園必要的一環,疫情過後不少幼稚園仍會選擇錄像面試作為第一面試,以作為初步篩選,或作為其中一評分的部份。
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大多要求只可以一位家長陪同)進入課室,課室裡會擺放不同的玩具,小朋友自行選擇玩具,老師會在此時與小朋友互動;或要求家長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透過觀察小朋友的反應或親子互動去評分。老師在與小朋友完成互動後會跟家長交談;或同一時間或由另一位老師跟家長交談,了解小朋友的成長背景、管教方式和家長對學校及小朋友的期望等。
親子面見是最常見的面試模式,而不少幼稚園會在親子面見後安排小組活動面試。
老師安排3至8 位(或更多) 小朋友在課室圍圈進行小組活動,例如老師講故事再問問題、唱兒歌並要求小朋友跟着兒歌跳舞或郁動、要求小朋友跟隨簡單指令完成任務、將物件傳給身邊的小朋友等,型式類似Playgroup。家長一般可以坐在小朋友身後陪伴或觀察,當中一些互動家長有機會被邀請與小朋友一同參與。過程中,老師主要觀察小朋友的參與及投入度、專注力、聽指令的能力、合群性,以及小朋友能否遵守規矩。
意即小朋友獨自面見老師。過程中,老師可能會透過以下互動觀察小朋友的臨場反應、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大小肌肉能力等。
- 問及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問題
- 問及日常生活的問題,例如「誰陪同你來面試」、「坐什麼交通工具來面試」、「你平日睡覺的床有什麼物品」
- 與小朋友玩遊戲及玩具,例如配對、積木、拼圖、切水果等,期間老師一般會請小朋友按照指示完成任務
- 與小朋友一起唱歌;或問他喜歡的歌曲並即場邀請小朋友唱這首歌
- 與小朋友一起閱讀,跟他們討論閱讀材料的內容
- 測試小朋友對顏色、形狀、字母或數字的認知
這種模式的難度在於非常講求小朋友的獨立性,小朋友需要在沒有家長陪同及分離焦慮情況下,迅速適應一個新環境,而且能與老師輕鬆互動,因此「大B」會有較大的優勢。由於難度較高,在K1面試中,設有這種面試模式的幼稚園在全港為數不多,相反單獨面見一般常見於K2插班面試。
1) 幼稚園安排講座給家長,讓家長更了解學校,而小朋友則在課室自油活動,老師在旁觀察;之後由老師帶領家長及小朋友進行親子遊戲;最後由校長及主任與家長個別面談。
2) 老師安排3至8 位 (或更多) 家長在課室圍圈進行小組答問,老師先發問,每位家長逐一回答或搶答。問題一般是一些可以議論的問題,例如「你覺得怎樣是好的家校合作」。
這些模式並不常見,一般會在大校或連鎖幼稚園出現。
疫情期間,很多幼稚園採用錄像面試來取代面對面面試,疫情過後不少幼稚園仍保留錄像面試,以作為初步篩選,校方認為合適的小朋友才給予安排面對面面試;而有些幼稚園會同時安排面對面面試及要求家長遞交錄像,並以錄像作為評分的一部份,因此家長們絕不能忽視錄像面試的重要性。而要在芸芸片段入面令面試官或評分的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片段可以突顯以下4個元素。
錄像面試很多時是小朋友給予老師或考官的第一印象,假如小朋友的強項能夠在片段中加插,老師在看完眾多錄像後,就可能會有一種:呀!我記得有位小朋友識......(你小朋友的強項)。不過,家長也需要明白的是,若果你小朋友懂的強項是十分普遍,有很多小朋友都懂的話,那麼你便需要找一個小朋友能做得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更優勝的項目。
錄像面試在疫情期間是大多幼稚園必要的一環,疫情過後不少幼稚園仍會選擇錄像面試作為第一面試,以作為初步篩選,或作為其中一評分的部份。
快樂可以感染別人,而且很多學校都重視家長與學生的關係,因此在片段中能展示愉快的親子互動和關係,能夠加深老師對該小朋友的印象。加上一位老師可能需要觀看數以百計的錄像,可以想像,如果老師在你為小朋友製作的片段看不到愉快的親子畫面,就可能會給他一個沉悶或親子關係一般的印象。而在不同的親子互動中,家長陪伴小朋友閱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就著小朋友認知的東西(例如顏色、數字、動物、形狀、切水果),家長可以抽出最突出的幾項,通過問答或遊戲的方式進行拍攝。另外亦可加入自理方面的能力(例如自己著衫、執拾玩具、幫忙打掃、洗面刷牙等),從而讓老師了解小朋友懂什麼。但不同幼稚園的收生要求不同,有些較著重學術或認知能力;有些則著重自理能力,因此在錄像中展示的長度的比例,應按照學校著重的方面去編排其比重,例如學校較著重自理能力,片段中展示小朋友這方面的時間應畀展示小朋友認知能力的時間多。
一般學校及老師都會鼓勵家長帶小朋友到不同的地方遊歷及體驗,因此家長不妨在片段中加入小朋友在不同地方學習和遊覽的畫面,以便讓老師知道小朋友經歷過什麼之餘,也會令老師對家長有好的印象。
由於兩歲小朋友集中力或耐性有限,狀態亦時有起伏,所以同一時間按照父母要求去拍攝指定畫面,小朋友可能會不習慣,繼而會出現不想再拍攝的情況,因此最理想的情況是把需要拍攝的畫面分開2-4日進行拍攝,或在平日及外出遊歷時多些拍攝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及親子互動。另外,家長需要預留時間作剪接,以及在有需要時作補拍。
錄像能夠讓老師初步感受小朋友與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如果爸爸媽媽都在錄像內出現,可以讓老師知道小朋友的親子活動不僅集中在爸爸或媽媽的其中一方。
進行拍攝時,家長不一定能夠控制定小朋友的活動,拍不到家長期望的東西,繼而而感到沮喪。因此家長應在拍攝前需調整自己的心態,視拍攝錄像為親子活動,令小朋友和自己都享受整個過程而不會有太大壓力。
幼稚園面試錄像之剪接小貼士
除非學校要求錄像「一Take過」而不可作任何修改(有些學校真的會有這個要求),否則背景音樂、字幕及過場效果可以提升整個錄像的感染力及流暢度,同時讓片段顯得更有誠意,畢竟在某程度上,家長花心思去整作影片反映家長重視面試。但要留意的是,這不代表這些元素越華麗或多越好,最重要是感覺自然,適量就可以。另外加插背景音樂時,最好選擇一些輕快的音樂;亦要確保音樂與其他有人聲的內容不會重疊;而且兩者的聲量要相若,不可相差太遠,而且最理想是在轉畫面時,將背景音樂作出漸大聲及漸細聲的調整。
假如家長拍攝前想好怎樣拍,而且拍攝順利,理論上只需要簡單剪接便可,主要是裁掉頭尾部份或當中有用的一段再與其他片段合併。有些家長會在同一個場景作很多番剪接,栽掉「NG位」及「Dead air 位」,例如家長問小朋友問題時,小朋友的不可能每次都能迅速回答並準確,因此家長會可能栽掉小朋友未如滿意的回答,只顯示小朋友答對問題的畫面,最後變成看起來家長每問一個問題,小朋友都迅速回答正確。雖然這可以令該片段變得流暢,但同時卻未能反映小朋友自然反應及自然流露的一面,老師未能在片段入面真正了解小朋友的能力,因此家長不要在同一個場景有太多的剪接。
有些家長在某一個或某一些場景用較多的時間去展示,例如小朋友表現唱歌,家長可能會展示小朋友唱完整首歌;或者小朋友玩併圖,家長可能會展示小朋友砌畢整副併圖。假如這個畫面維持太久,尤其是當中沒有親子活動的話,老師可能會感到沉悶,亦會減少了展示小朋友其他方面的時間,故此家長需要注意每個畫面的節奏,太久或太短都不適宜。
面試前的準備:
家長可預早告知小朋友即將要到幼稚園面試,並解釋什麼叫面試,盡量使用他們易懂且正面的概念去解釋,例如面試時會見到好多好開心既老師,及會有玩具或遊戲玩,讓小朋友保持輕鬆的心情,不會覺得要到陌生地方面試是一種壓力。
多與小朋友在面試日之前一起練習常見的面試問題,讓他們熟習如何回答,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如果小朋友平時對陌生人會表現得不自在,家長可在家進行模擬面試邀請相熟的朋友,而這位朋友是小朋友從未見過或甚少見面,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模擬面試形式,同時由家長的朋友提出面試問題,家長從中觀察小朋友的反應及可改善之處。
要令小朋友有良好的狀態去面試,他們的休息或睡眠時間必須充足,因此宜預早要調節小朋友的作息時間,以確保小朋友有足夠精神應付不同時間的面試。
校方總是希望被取錄的學生,其父母的教育理念與學校一致或相近,因此家長必須要對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針。家長想有方向及有效地找到這些資訊,不妨從以下渠道找出:
· 瀏覽學校官方網頁
· 尋找學校的新聞或訪問
· 預早參加學校的開放日或簡介會
· 參考教育局幼稚園質素評核報告
如果家長投考的幼稚園只容許一位家長陪同小朋友進入學面試室,便需要預早商量究竟是爸爸抑或媽媽跟小朋友進入面試室,並預先讓小朋友知道。簡單而言,與小朋友在幼稚園面試方面準備和練習最多的那一位會更合適。
面試當日的準備:
· 提早15-20分鐘抵達幼稚園,讓小朋友都能夠有足夠時間適應環境。
· 假如家長感到緊張,要在面試開始前調整自己的心情,避免自己緊張或負面的心情影響小朋友的心情或面試表現。
1. 你叫什麼名字?
2. 你今年多少歲?
3. 你是男孩子抑或是女孩子呢?
4. 你家中有那些家庭成員?
5. 今天誰人陪你來這裡?
6. 你與誰住在一起?
7. 平日由誰來照顧你?
8. 你覺得今天天氣如何?
9. 你今天乘坐什麼交通工具來這裡?
10. 你平時喜歡做什麼活動? 為什麼?
11. 你知道這件日常物件(例如杯、牙刷等)是什麼嗎?你會什麼地方看到它?它有什麼功用?你可以示範給我看如何使用嗎?
12. 辨認英文字母
13. 辨認數字
14. 辨認動物(及其叫聲和出沒地方)
15. 辨認水果
16. 辨認交通工具(及屬於海陸空那一類)
17. 辨別物件的顏色、形狀及大小
18. 辨別五官及身體各個部位
19. 老師說出一個問題或處境,詢問小朋友有什麼解決或處理方法。
20. 觀察小朋友在見到老師會否打招呼,離開時會否說再見。
21. 觀察小朋友在老師送贈小禮物或糖果時會否懂得說多謝。
上述的問題會在不同的面試模式中,並配合不同遊戲及玩具出現,有關不同的幼稚園面試模式及常見遊戲的種類,詳細內容可看 3. 幼稚園面試形式 及 8. 幼稚園面試常見遊戲的種類
在幼稚園面試中,小朋友的表現固然重要,家長的表現同樣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許多學校會從家長的言行牛談吐、回答內容及思維,來評估家長的教育理念是否與學校一致或相近。以下是6類最常見的家長面試問題類型,及其常見題目(合共15題),並給予建議回答方向,幫助家長更有效準備,增加小朋友成功獲錄取的機會。
問題1: 為什麼選擇替小朋友報考本校?
建議回答方向: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價值觀,認為其教育理念能令到小朋友在學術或品格上都會有好的影響。
問題2: 你認為本校的優點是什麼?
建議回答方向:針對學校的辨學理念、校風、畢業生給予外界的正面評價、師資、環境、設施等方面的優點詳細說明,並指出這些優點可以如何為小朋友帶來幫助。
問題3. 小朋友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建議回答方向:說出優點和缺點各一個便可。優點方面可以圍繞一些好的特質如「主動」、「好學」、「愛分享」及「愛錫身邊人」等去加以說明。缺點方面則可以考慮「較好動」、「較慢熱」等特質去闡述,同時亦可強調你們如何幫小朋友改善這個缺點。
問題4. 你對小朋友的將來有什麼期望?/你希望培育小朋友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
建議回答方向:
1) 以結果為導向:希望他在讀畢三年幼稚園後能做到的事或達到什麼水平。
2) 以過程為導向:希望他在讀幼稚園的三年裡能夠愉快地學習,愛上學習,健康成長。
問題5. 你對小朋友學習外語有什麼期望?
建議回答方向:
1) 以結果為導向:希望他在幼稚園學習外語(如英語)後能做到的事或達到什麼水平。
2) 以過程為導向:希望他在幼稚園學習外語(如英語)期間能夠愛上這種語言或習慣使用這種語言溝通。
問題6. 有沒有為小朋友報讀興趣班?如有,是哪一類的興趣班?
建議回答方向:請如實說出。如有,可以講解為什麼讓小朋友學習這類興趣班。如沒有替小朋友報讀興趣班,也需說明原因,但假如學校十分重視小朋友這一方面的經歷,家長應積極考慮替小朋友報讀興趣班,並向面試官表示這個想法。
問題7. 小朋友平日由誰來照顧?
建議回答方向:請如實說出,但假如爸爸或媽媽不是全職地照顧小朋友,便需強調自己如何抽出時間照顧小朋友,及如何陪伴小朋友,尤其是在學習方面。
問題8.小朋友平日與父母溝通以哪種語言為主?
建議回答方向:請如實說出,強調重視兩文三語,在主要溝通語言以外,如何積極讓小朋友接觸其他外語。
問題9. 小朋友是不是已戒尿片?/小朋友懂得說出自己需要大小便嗎?
建議回答方向:請如實說出,如小朋友未做到,可強調會如何訓練小朋友這方面的能力,以及預期何時會做到。
問題10. 小朋友在家中的喜歡做什麼?/小朋友有什麼嗜好?
建議回答方向:如實說出便可,但最好說明為什麼小朋友會喜歡這個嗜好,以及小朋友在這個嗜好中有什麼得著,而這個得著可以幫助小朋友適應幼稚園生活。
問題11. 平日和假期會帶小朋友去什麼地方?
建議回答方向:優先考慮以學習與遊樂兼備的地方作答,例如圖書館、太空館、博物館、公園、沙灘等。
問題12. 在照顧小朋友時遇過什麼困難?你們最後是如何處理?
建議回答方向:試回想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困難,但經過你們的教導後,現在已改善或成功解決的經驗作分享,例如:小朋友因貪吃,有時會忘了與其他人分享,經過指導後,現已學會與別人分享。
13. 情境題例如︰如果你們的小朋友打人/或與其小朋友發生爭執,你們會點處理?
建議回答方向:這個問題涉及家長管教的方法,建議家長先構思一下,當小朋友出現如上述這些狀況時,自己會如何處理,之後再參照一些處理這類問題的建議的文章,從中學習。切忌背誦答案,因為假如老師就家長說的方法或故事再深入去提出問題時,便會很容易「露餡」。
問題14. 有沒有報考其他學校?
建議回答方向:請如實說出。如果有報考其他學校,而該學校是首選之列,應告知面試官,並說明原因。
問題15. 如果無法安排上午班/下午班給你們,你們會考慮嗎?
建議回答方向:請如實說出,按照意願回答,切忌答應會考慮後食言,因為這樣會讓老師對家長留下一個壞印象。
幼稚園面試中,很多幼稚園會透過遊戲或小朋友玩玩具的過程,去了解他們的真實個性及不同方面的能力發展(例如:認知能力、記憶力、專注力、聽從指示的能力、以手眼協調能力、及小肌肉的發展等)。一般過程是在面試室裡擺放了書本或各式各樣的玩具,老師要求小朋友揀選一種玩具即席閱讀或玩,老師過程中會向小朋友提出一些問題或指令,例如假設小朋友選了玩具車,老師便可能在過程中問小朋友:「這輛車是什麼車?」、「你喜歡這輛車嗎?為什麼?」、「還有什麼車都是紅色?」、「可以從其他玩具車中選一架藍色給我嗎?」、「你可以把這輛車推到這兒嗎?」…….等等。家長可以參考幼稚園面試中經常出現的玩具,預早跟小朋友玩,然後提出問題及指示,好讓他們盡早適應這個模式,以及對這些玩具不會陌生。
幼稚園面試最常見的遊戲包括:
玩法1:多為形狀配對,圖案以蔬果、動物、字母、數字或形狀等為主,老師會邀請小朋友把圖案放到對應之凹位中。
玩法2:多個物件類似的物件均被拆開成2件組件,小朋友憑藉物件底部的形狀,將相同的組件合拼,令物件變回原形。
玩法:圖案或物件分類,主題常以蔬果、動物及交通工具為主。
玩法:拼砌數塊組合的拼圖,圖案多為動物、交通工具或數字。完成拼圖後,老師會問圖案是甚麼。
玩法:將積木或小水桶由大至小疊高,老師可能會問及積木或小水桶的顏色、大小、形狀或數量等概念的問題。
玩法:將珠子或木牌串入指定的繩子,老師有可能邀請小朋友按指示和次序來串上。
玩法:用手指扭動膠螺絲並套上絲帽。
玩法1:用玩具刀把水果、蔬菜或食物切開,再合拼起來並再切下一份,或按照指示分配給老師或父母。
玩法2:將水果、蔬菜及食物分類。
玩法:用膠匙或膠鉗夾將珠子或字母舀或夾到指定的碗或盒內,過程中老師可能會問舀或夾出來的珠子是什麼顏色或形狀、字母是什麼、合共舀或夾出多少粒等問題。
玩法:按照指示將物件排列起來。
玩法1:老師邀請小朋友唱出一首喜歡或熟悉的歌曲;
玩法2:老師播放一段耳熟能詳的音樂和歌曲,並邀請小朋友跟隨音樂和歌曲擺動身體、按照動作拍引做出動作,或跟住歌曲一起唱出來。
玩法:老師邀請小朋友用顏色筆在畫紙隨意塗鴉,或按照指示畫出一些東西,例如畫出家庭成員、喜歡遊玩的地方,老師更可能會就小朋友畫出來的東西,請他們加以說明。
玩法:老師拿出不同的日常生活物品或圖片(例如餐具、手巾、梳子等),並詢問小朋友是否知道其功用。
玩法:老師會一邊講故事,一邊就著故事內容各小朋友提出問題並邀請回答。
所謂「人靠衣裝」,小朋友和家長有一個好的衣着襯搭,可以給予老師良好的第一印象,亦讓人有尊重面試場合的感覺。以下是幾個幼稚園面試衣着穿搭的實用建議: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只參參加一場面試,因此家長在每一場面試後都應該檢討面試的表現,尋找那個問題可以回答得更好;或那止地方可以作出改善。特別是對小朋友來說,面試是一項挑戰,他們也需要去適應及不斷進步,一個有效的檢討能幫助小朋友在下一場面試有更好的發揮和表現。檢討時,家長可以回想面試時小朋友及自己有沒有在這幾方面做得好。
錦囊1:面試前了解小朋友是「大B」還是「細B」
一般在1至3月出生的小朋友會被視為「超大B」,4至8月出生會被視為「大B」至「中B」,9至12出生會被視為「細B」。在幼稚園面試入面,很多幼稚園(特別是注重學術發展的幼稚園)都會優先考慮「大B」,因為「大B」雖然只比「細B」大幾個月,但表現可以相差很遠,不論學習能力、自理能力及各項發展方面「大B」都會比「細B」優勝。因此假如家長想自己的「中B」或「細B」考入某間「多人爭」的幼稚園,便需提早與小朋友留意和準備幼稚園面試事宜,又或者可以考慮推遲一年入學。
錦囊2:及早教導小朋友個人禮貌
校方可能在小朋友踏入校園那一刻起開始留意小朋友的表現,假如小朋友能表現出應有的禮貌,例如主動向教職員打招呼及說再見,以及老師給予玩具或獎勵時說多謝等,不但有可能成為小朋友的加分位,家長和小朋友都有可能讓老師留下好印象,因為小朋友有禮貌反映出家長管教得宜。不過小朋友的禮貌是通過日常生活累積下來變成習慣,而非一朝一夕能培養出來,故此家長宜從小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小朋友基本應有的禮貌,讓子女及早習慣做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錦囊3:多注意身教
幼稚園老師會很注重家長與小朋友的言行舉止,老師一般傾向取錄一些有良好行為的小朋友,因為客易在課堂上「管理」這類學生。家長認該明白,小朋友的言行舉止好多時會模仿父母,因此家長平日的身教絕對會影響幼稚園面試,好的身教可以讓小朋友在幼稚園面試展示出良好的言行舉止。
錦囊4: 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
如果小朋友自少便有閱讀的習慣,他/她的知識不但會比較豐富,表達能力及專注力一般也會較好,這絕對有利於幼稚園面試,因為有些面試可能會要求小朋友聽老師講故事,或討論故事中的人和事,倘若小朋友沒有閱讀的習慣,他/她便可能在這些環節上表現得不煩耐而失去專注,繼而導致失分。
錦囊5:多安排親子活動
幼稚園面試時,老師可能會問小朋友父母放餘閒時做與他/她有什麼活動。假如家長平時甚少安排親子活動,小朋友腦海沒有太多畫面,那一刻便不懂回答老師。因此家長不妨在小朋友1-2歲的時候,趁假日多多帶小朋友出外走走,例如去沙灘和公園,一起遊玩和體驗,同事讓小朋友能接觸到及學習到更多新事物。
錦囊6:多注意管教方式
家長好的管教方式能夠與小朋友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當家長在小朋友做錯或遇到困難時,能夠提供一個有效的方式指導小朋友,對幫助小朋友穩定情緒絕對有益處,反之亦然。而在幼稚園面試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不同的困難,這時老師會觀察家長的處理方式,從而推斷家長與小朋友的關係是如何,以及家長平日如何管教小朋友。例如假設小朋友抵學校後因陌生環境而感到害怕哭起來,家長如果未能快速穩定小朋友的情緒,或會令老師對家長是否能好好管教子女產生疑問。
錦囊7:預防小朋友面試時「唔講嘢」
不少家長都會擔心小朋友在面試期間「唔講嘢」,導致影響被取錄的機會。其實每間幼稚園對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都不同,校方也會同時觀察小朋友的反應和動作,去了解小朋友是否明白老師的提問,因此小朋友「唔講嘢」也不一定代表被取錄的機會低。但當然,假如其他小朋友面試時踴躍發言,老師自然會對他們印象更深刻。因此,家長可以想一想如何讓小朋友去到陌生環境和面對陌生人時也不會膽怯,例如多帶小朋友到陌生環境,多與不常見的親朋好友見面。